新湖南客户端9月9日讯(通讯员 覃琴 记者 胡旻)北京时间9月6日凌晨,湘妹子史怡婕在巴黎残奥会夺得女子盲人柔道项目J1-57公斤级冠军,这也是残奥湘军在本届残奥会上的第10金。赛后,史怡婕与她的教练李跃华紧紧相拥。激动心情还未平复,一天后,残奥湘军再传捷报:史怡婕同门师姐刘立在盲人柔道女子J1-70公斤级成功问鼎。
两天内连夺两金!面对曾经金牌梦已成现实,李跃华哽咽忆起20多年前她立过的誓言:“我不能夺冠,就让我的徒弟在赛场夺冠,为国争光!”1983年,李跃华成为了湖南第一批柔道运动员,那时她的梦想就是能够站上奥运会的领奖台。
史怡婕夺得J1-57公斤级冠军
刘立(左)在比赛现场
颁奖现场
残奥会决赛,刘立(右)和教练微笑着进场(李跃华供图)
追梦转战造梦 力捧“暗夜群星”
作为我省第一批专业柔道运动员,李跃华退役后秉承为专业柔道队伍输送人才的理想信念,成为了一名柔道教练。在长沙市民政局、市体育局、长沙市贺龙体育运动学校的支持下,2004年,她初建湖南省盲人柔道训练队,“没能站上奥运会领奖台是自己终身的遗憾,但现在这群孩子就是我新的希望。”彼时,李跃华说,不管再苦再累,只要自己还在就一定不会放弃他们。
盲人柔道是残障人士体育中难度最高的项目之一,因为无法靠眼睛判断,运动员在竞技中只能“凭感觉出手”,这使得他们在平时需要接受更加严苛的训练。如何探索这群折翼天使的更多可能性?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李跃华自然深知柔道运动要义,但最难过的教学关在于视觉差异。
为了与折翼天使“暗夜”同频,她舍弃光明,深入黑暗,思索出一个训练好法子——触摸。李跃华通常会一遍又一遍做出教学动作示范,引导队员靠手触摸她的身体关节,感受位置角度,鼓励他们根据想象模仿出动作。夯实基础后再在实战场领悟动作要领、力度以及移动距离。
此外,柔道比赛要求出击速度要快,对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耐力等方面要求极高。这些无形的素养又如何培养?上午6点准时进行热身操、跑步、技巧训练;穿着3公斤重的柔道运动员服装,在地上拉伸、翻滚、摔跤……李跃华用洪亮却不刺耳在一旁指点着这群“追梦人”。
2018年9月,李跃华的高龄母亲卧病在床,中午和晚上,她须守在母亲身边;白天工作时间,她又须监督队员练习。彼时她化身“时间管理大师”,求取家庭、事业之间“最大公约数”,那段时间她整日眼睛布满血丝,却轻描淡写:不累。
陪伴建立信任 执“妈妈教练”
盲人柔道队组建初期,李跃华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农村困难家庭,父母无法陪伴身边,她被队员们亲切称之为“妈妈教练”。
“他们比正常运动员要更勤奋、更能吃苦。”李跃华表示,每日基础训练环节,她也会比孩子们到得更早、回得更晚,因为她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训练内容以及不断复盘总结。
2012年,湖南省盲人柔道队正式成立,14岁的刘立被推荐入队。次年,当时深入各市州选材的李跃华选中13岁的史怡婕。一双大大的眼睛,灿烂可人的笑容,是李跃华对史怡婕的初印象。从郴州赶往长沙训练,第一次离家的史怡婕起初认为会有一段漫长难耐的适应期,但在李跃华的帮助下,“漫长”也不过1个月。此后的将近11年里,李跃华生动诠释了“妈妈教练”。
2015年,李跃华运动员时的腰骨折七级工伤复发,加上多年劳累颈椎严重脱位慢慢压迫神经,她不得不选择住院疗养一段时日。正当李跃华陷入自己身体恢复不了可能解散队伍的“窘境”之际,令她终生难忘的一幕发生了——她的“孩子们”手牵手、肩搭肩纷纷前来看望她,并饱含泪水道:“妈妈,我们想家了!”
多年来的光阴,每日的朝夕,相处中带亲了、丢不下、心软了……她想陪他们一直走下去,见证他们攀登顶峰。
光辉生于方寸 点“不熄之灯”
今年是李跃华退休的第六个年头,这六年里,她一直坚持全职带训。本次巴黎残奥会捷报频传,一定程度上在她意料之内。这源于李跃华一直给史怡婕、刘立等队员定下要站上世界级领奖台的目标,她相信自己的孩子们!
去年10月,史怡婕和刘立在杭州亚残会上连摘两枚金牌,回来后暂放喜悦,马上进入巴黎残奥会备战状态。同年11月,长沙市超辉残疾人体育训练培训中心里的“哈赤”“扑通”声不绝于耳……“时刻不能松懈!”李跃华对她的孩子们说。她懂得关切之下更要守护一盏照亮前途、温暖心路的“不熄之灯”,必须做名严格“点灯人”。
这盏灯力争不熄,却又不懈燃烧。2014年7月,长沙市超辉残疾人体育训练培训中心正式成立。在一切落定之前,路上不乏艰辛。刚开始,为营造良好训练环境,李跃华自费租借一层训练室,命名“超辉训练室”,还把自家腾出来做队员们的宿舍,并自费提供营养餐、水果等。“我的家人在经济上、精神上20多年的全力支持,包括我的父母、先生、女儿、弟弟、妹妹、侄儿都无私奉献于这个团体。”李跃华动容地说起她强大内核下的坚实后盾。
近年来,超辉残疾人体育训练培训中心这片方寸载梦地受到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中国残联、湖南省残联、长沙市残联、长沙县残联、宁乡市残联的大力鼓励与支持。场地器材方面,长沙市百熙实验学校对其无偿支援;团队建设方面,助理教练李佩、张文涛、唐筱珊,体能教练皮涛、心理辅导唐老师等人辛勤付出;后勤保障方面,爱心天使邱利君、邱利辉、岳丽纯、陈晓明、丁芳等人无微不至……在向心力的凝聚作用下,这里发展愈渐向好。
如今,李跃华已在盲人柔道人才培育事业上默默奉献了20余年,超辉残疾人体育训练培训中心也已在湖南残疾人体育事业上砥砺10年,实现从盲人柔道单个项目增加肢体和听力跆拳道2个项目,省残运会上盲人柔道肢体听力跆拳道金牌基本由这里培养的运动员产生,累计获残奥会金牌2枚、亚残运会金牌3枚、全国残运会金牌11枚、世锦赛和大奖赛金牌11枚,战绩璀璨无比。
与此同时,超辉残疾人体育训练培训中心的培训范围越来越广,奋斗目标越来越宏伟。随着吴玉荣、朱世文、史怡婕、刘立、周志伟等一批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不断涌现,黑暗中的一抹惊艳振奋人心,让更多人深受鼓舞,勇于挑战不可能,敢于创造更多可能,这股自强之风也将让湖南乃至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超然生辉。
责编:胡旻
一审:胡旻
二审:喻志科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