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 19:45:20

网坛最近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兴奋剂事件当属莎拉波娃,她在2016年澳网期间的尿样检测中查出了违禁药物米屈肼,由此遭到了禁赛两年的处罚,这间接导致了她退役。

再往前追溯,2005年法网决赛负于纳达尔的普埃尔塔也曾因使用兴奋剂被禁赛两年,这也间接导致他2009年退役。此外,辛吉斯也曾因兴奋剂违规被禁赛两年。

全球反兴奋剂工作由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负责管理,各个专项的体育组织(比如主管网球的ITF)在WADA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领域内的反兴奋剂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具体的禁用药物名单,对运动员进行兴奋剂检测,并对违规运动员作出处罚。

有些人认为,网球是一项关乎技巧和专注力的运动,而兴奋剂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强力量和体能,使用兴奋剂似乎对改善网球比赛的帮助并不大。事实上,网球也是一项关乎体能和力量的运动,比如大满贯男子比赛往往要打满5盘,体能是影响比赛结果的重要因素。并且,缺乏体能会导致斗志和专注力的下滑。正因如此,有的网球运动员也会违规使用兴奋剂。

在网球界,兴奋剂检测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比赛期间检测,另一种是在非比赛期间随机抽检,检测手段分为尿检和血检。

虽然所有在ITF、ATP和WTA注册的球员都要按规定接受兴奋剂检测,但事实情况是,单打排名前50和双打排名前10名的球员必须向检测机构报告他们的行踪,以便随时找到他们进行检测,并且这部分人也是受检频率最高的群体。

根据规则,如果球员在18个月内错过了3次兴奋剂检测就可能被停赛。虽然有少部分人指责兴奋剂检测中掺杂着排名歧视、地域歧视和种族歧视,但总体而言仍是公平合理的。

每年2-3月份,ITF、ATP、WTA及四大满贯都会联合发布上年的兴奋剂检测报告,详细披露过去一年兴奋剂检测的总人次、尿检和血检次数,并且会发布每位球员接受兴奋剂检测的次数(包括比赛期间的检测次数和非比赛期间的抽检次数)。

我从ITF官网下载了最近三年的兴奋剂年度检测报告,有的球员一年仅检测了一次,而有的球员一年检测了20多次。去年,七大网球组织共开展了6636人次兴奋剂检测,按性别分类,男球员3703人次,女球员2933人次;按检测手段分类,尿检4581人次,血检2055人次。

比如,去年纳达尔接受了14次兴奋剂检测(其中:比赛期间检测2次,非比赛期间检测12次),费德勒接受了12次兴奋剂检测(其中:比赛期间检测3次,非比赛期间检测9次),德约科维奇接受了21次兴奋剂检测(其中:比赛期间检测8次,非比赛期间检测13次)。

中国球员方面,张帅14次,朱珍珍(轮椅网球运动员)12次,郑赛赛11次,朱琳和王蔷各7次,王欣瑜和徐一璠各3次,王雅繁2次,商竣程、王曦雨、杨钊煊、张之臻和郑钦文各1次。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检测次数不包括球员所在国家的兴奋剂检测机构的检测次数。

相比田径、自行车、游泳等兴奋剂丑闻较多的项目,网球被很多人视为一项“干净”的运动,因为被曝出兴奋剂违规的网球运动员人数确实很少。

但也有评论指出,较少的违规人数并不表示网球一定是更“干净”的运动项目,因为网球组织在兴奋剂检测方面的力度较其他运动项目可能要小一些。比如,本月初的一则新闻说,ITF已决定非比赛期间的兴奋剂抽检具体时间由球员自行确定,这个新举措被认为给球员作弊提供了方便。

如果以上传闻属实的话,为什么网球组织会“放松兴奋剂检测力度”呢?

首先,这可能是利益需要。如果频繁曝出球员兴奋剂丑闻,甚至顶尖球员被曝出兴奋剂丑闻,那么网球的信誉将遭受重大打击。举例来说,三巨头若是曝出兴奋剂违规的话,那将会产生多么大的爆炸性影响,估计网球的推广和商业价值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其次,ITF等网球组织对兴奋剂检测的投入不足。在曝出莎拉波娃兴奋剂丑闻之后,ITF宣布将加大对兴奋剂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并为反兴奋剂预算拨款450万美元,而这一数额仅相当于2018年美网总奖金的1.5%,比当年美网单打冠亚军奖金数还低100余万美元。

所以,网球到底是不是如现在看到的这般“干净”,可能谁也说不清。一个现实的例子就是,在俄罗斯被曝出在奥运会上大规模、有组织实施兴奋剂舞弊之前,没有人敢想象真相竟如此触目惊心。(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云卷云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88 1974年世界杯|世界杯战况|努山塔拉充值世界杯数字服务站|nusantarareloa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