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指的是鼓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成因较为多样,主要包括外伤因素、耳部疾病因素等。
1、外伤因素:
直接外力损伤:日常生活中,使用尖锐物品挖耳,如棉签、发卡、挖耳勺等用力过猛,极易直接戳破耳膜。儿童因好动且对危险认知不足,在他人突然碰撞时,更易发生此类意外。另外,耳部遭受击打,像扇耳光、拳击耳部等暴力行为,强大的外力可瞬间冲破耳膜,造成穿孔。间接外力损伤:头部或耳部遭受剧烈撞击,如车祸、高处坠落时头部着地等,产生的冲击力会通过颅骨传导至耳部,致使耳膜破裂穿孔。此外,爆炸产生的强大气浪冲击耳部,也可能引发耳膜穿孔,此时患者除耳膜穿孔外,还可能伴有听力急剧下降、耳鸣等症状。2、耳部疾病因素:
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病情严重时,中耳腔内积脓,压力持续升高,当压力超过耳膜的承受极限,就会导致耳膜穿孔。穿孔后,脓性分泌物可流出外耳道,患者耳部疼痛可能有所缓解,但听力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慢性中耳炎长期反复发作,炎症持续侵蚀耳膜,同样会使耳膜变薄、穿孔,且这种穿孔可能难以自行愈合。其他耳部疾病:外耳道胆脂瘤、中耳癌等疾病,随着病情进展,肿瘤或胆脂瘤组织会侵犯、破坏耳膜,引发穿孔。外耳道胆脂瘤会不断膨胀,压迫周围组织,其中就包括耳膜;中耳癌则是肿瘤细胞直接侵蚀耳膜,导致穿孔,同时还可能伴有耳部流血、恶臭、面瘫等严重症状。耳膜穿孔会对听力造成损害,一旦怀疑发生耳膜穿孔,应避免耳道进水、避免用力擤鼻等,及时就医,通过耳镜等检查明确穿孔情况,并接受相应治疗,如小穿孔可能自行愈合,较大穿孔则可能需手术修补。
耳膜穿孔的预防措施
在进行可能有危险的活动时,如拳击、跳水等,要注意保护耳部,可佩戴专业的护具。同时,日常生活中也要避免耳部受到碰撞,如头部受伤、耳部被击打等,降低因外力冲击导致耳膜穿孔的风险。注意耳部卫生,定期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但要避免深入耳道内部,防止损伤耳膜。此外,要保持外耳道干燥,洗澡、游泳后可使用干净的毛巾或棉球轻轻吸干耳道口的水分,预防耳部感染引发耳膜穿孔。不要频繁用尖锐的工具如挖耳勺、火柴棍等挖耳,这些工具可能会不小心戳破耳膜。如果感觉耳部不适或有耳垢堵塞,可前往医院,由专业医生使用专业器械进行清理。